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,在现实学习日常,大伙都没少背要点吧?要点就是“让其他人看完能理解”或者“通过训练我能学会”的内容。
1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一
乙酸CH3COOH
1、物理性质: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,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,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,与水、酒精以任意比互溶
2、结构:CH3COOH
3、乙酸的要紧化学性质
乙酸的酸性:弱酸性,但酸性比碳酸强,具备酸的通性
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
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,生成二氧化碳气体
借助乙酸的酸性,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:
2CH3COOH+CaCO3=2Ca+H2O+CO2↑
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,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:
2CH3COOH+Na2CO3=2CH3COONa+H2O+CO2↑
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。
乙酸的酯化反应
CH3COOH+HOC2H5CH3COOC2H5+H2O
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、有香味、密度比水的小、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。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,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,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度;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,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。
2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二
乙烯C2H4
1、乙烯的制法:
工业制法:石油的裂解气
2、物理性质:无色、稍有气味的气体,比空气略轻,难溶于水
3、结构:不饱和烃,分子中含碳碳双键,6个原子共平面,键角为120°
4、化学性质:
氧化反应:C2H4+3O2=2CO2+2H2O
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,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,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。
加成反应: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,借助此反应除乙烯
CH2=CH2+Br2→CH2BrCH2Br
乙烯还可以和氢气、氯化氢、水等发生加成反应。
CH2=CH2+H2→CH3CH3
CH2=CH2+HCl→CH3CH2Cl
CH2=CH2+H2O→CH3CH2OH
3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三
碳酸钠与碳酸氢钠
1、俗名:Na2CO3(纯碱、苏打);NaHCO3(小苏打)
2、除杂:CO2(HCl),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。
3、NaHCO3(少量与过量)与石灰水的反应: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。
4、辨别:用BaCl2、CaCl2或加热的办法,不可以用石灰水。
5、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:因HCO3—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,顺序为c(Na+)>c(HCO3—)>c(OH—)>c(H+)>c(CO32—),也有c(CO32—)
4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四
苯C6H6
1、物理性质: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,密度比水小,有毒,不溶于水,易溶于有机
溶剂,本身也是好的有机溶剂。
2、苯的结构:C6H6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一模一样,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,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
键角120°。
3、化学性质
氧化反应
2C6H6+15O2=12CO2+6H2O
不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
取代反应
①铁粉有哪些用途: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;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
②苯与_发生取代反应,生成无色、不溶于水、密度大于水、有毒的'油状液体——硝基苯。
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,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,生成环己烷
5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五
1、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原因:
①氧气的浓度不同,生成物也不同。如: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,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。
②氧气的浓度不同,现象也不同。如: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,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。
③氧气的浓度不同,反应程度也不同。如:铁能在纯氧中燃烧,在空气中不燃烧。
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,燃烧程度也不同。如: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。
2、影响物质溶解的.原因:
①搅拌或振荡。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。
②升温。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。
③溶剂。使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。
3、元素周期表的规律:
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,从左至右核电荷数、质子数、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。
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、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,从上至下核电荷数、质子数、电子层数依次递增。
6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六
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——氯
1、氯气是黄绿色气体,实验室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+4H++2Cl—Mn2++Cl2↑+2H2O,这里MnO2是氧化剂,Cl2是氧化产物。
2、实验室制得的氯气肯定含有HCl和水蒸气,需要先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再通过浓硫酸,就能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。
3、铁和Cl2反应方程式为2Fe+3Cl22FeCl3,H2点燃后放入Cl2中,现象是:安静燃烧,苍白色火焰,瓶口有白雾,这是工业制盐酸的主反应。
4、Cl2溶于水发生反应为Cl2+H2O=HCl+HClO,氯水呈黄绿色是由于含Cl2,具备漂白杀菌用途是由于含有次氯酸,久置的氯水会变成稀盐酸。
5、氯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,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漂白液,有效成分为NaClO,通入Ca(OH)2中可生成漂粉精。
6、检验溶液中的Cl—,需用到的试剂是,AgNO3溶液和稀HNO3。
7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七
离子反应
1、容易见到的电解质指酸、碱、盐、水和金属氧化物,它们在溶于水或熔融时都能电离源于由移动的离子,从而可以导电。
2、非电解质指电解质以外的化合物(如非金属氧化物,氮化物、有机物等);单质和溶液不是电解质更不是非电解质。
3、在水溶液或熔融状况下有电解质参与的反应叫离子反应。
4、强酸(HCl、H2SO4、HNO3)、强碱(NaOH、KOH、Ba(OH)2)和大部分盐(NaCl、BaSO4、Na2CO3、NaHSO4)溶于水都完全电离,所以电离方程式中间用“==”。
5、用实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。
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基础上可以把强酸、强碱、可溶性盐写成离子方程式,其他不可以写成离子形式。
6、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是至少有沉淀、气体和水之一生成。
7、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主要含
①符合事实
②满足守恒(水平守恒、电荷守恒、得失电子守恒)
③拆分正确(强酸、强碱、可溶盐可拆)
④配比正确(量的多少比率不同)。
8、容易见到不可以很多共存的离子:
①发生复分解反应(沉淀、气体、水或难电离的酸或碱生成)
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(MnO4—、ClO—、H++NO3—、Fe3+与S2—、HS—、SO32—、Fe2+、I—)
③络合反应(Fe3+、Fe2+与SCN—)
④注意隐含条件的限制(颜色、酸碱性等)。
8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八
甲烷
烃—碳氢化合物: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
1、物理性质:无色、无味的气体,极难溶于水,密度小于空气,俗名:沼气、坑气
2、分子结构:CH4:以碳原子为中心,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
3、化学性质:
①氧化反应:
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,所以不可以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
②取代反应:
4、同系物:结构相似,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
5、同分异构体:化合物具备相同的分子式,但具备不同结构式
9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九
化学能与热能
1、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。
缘由: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,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,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。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原因。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,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。
2、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
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:
①所有些燃烧与缓慢氧化。
②酸碱中和反应。
③金属与酸、水反应制氢气。
④大部分化合反应。
容易见到的吸热反应:
①以C、H2、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:C+H2O=CO+H2。
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28H2O+NH4Cl=BaCl2+2NH3↑+10H2O
③大部分分解反应如KClO3、KMnO4、CaCO3的分解等。
10.高中一年级化学期中要点必学二 篇十
有机物的定义
1、概念: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(碳的氧化物、碳酸、碳酸盐、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)
2、特质
①类型多
②大多难溶于水,易溶于有机溶剂
③易分解,易燃烧
④熔点低,难导电、大多是非电解质
⑤反应慢,有副反应(故反应方程式中用“→”代替“=”)